2.35亿人的住房需求,这次“七普”长三角又赢了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每隔十年才公布一次的“机密文件”,正式出炉。
全国人口总计14.11亿,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206万人。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排名前列大人口聚集区,人口超过2.35亿。
数据表明,2010年-2020年增速是年均0.53%,往期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012.35亿人,TOP10中长三角占3成从人口总量看,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排名前列大人口聚集区。数据表明,长三角人口数达到23521.3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6.67%,这也就是说每6个中国人,就有一个可能住在长三角。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其中江苏8474.8万人,位居全国第四;浙江6456.76万人位居全国第八;安徽6102.72万人,位居全国第九;上海2487.09万人,位居全国第23位。过去十年,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增长约1960.62万人,遥遥先进国内绝大多数区域。其中浙江、江苏总共增加超1622万,相当于多出一座新一线城市的人口。尽管2020年长三角各城市较新人口普查数据暂未公布,但可以预测,它仍是吸引全国人口到来的城市群。02“人才”是长三角排名前列生产力在吸引常住人口的同时,长三角同样重视引进人才。以上海、南京、杭州、无锡为例,近三年人口增长都十分明显。特别针对不同层次人才,这些城市先后推出不同形式的落户政策。
长三角主要城市人才落户政策03长三角人口素质更胜一筹不单是抢人才,长三角城市还在积极培养人才。从高校数量来说,长三角拥有25所211高校,8所985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发达地区之一。与此同时,长三角大中专院校还将推动跨区域合作办学,促进区域内基础教育进一步深度融合。因此,长三角地区在人口素质上更具有优势。据2019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长三角地区占全国的20.2%,另外包括初等教育、高等教育都在全国名列前茅。
长三角城市教育程度抽检表
04少有有人均收入破7的经济体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也影响了居民的收入。2020年我国人均收入较高的十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南京、宁波、厦门和无锡。从地区分布来看,10大收入较高城市,主要位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三大经济圈,这其中,长三角就占了6个,其中上海是少有一个突破7万元大关的,达72232元。
2020年十大高收入城市
从人口年龄分布上来看,长三角地区劳动力人口及老年人口占比达70.39%和15.19%,人口老年化进程比全国平均数值要快。不过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外来人口的流入,长三角的未来也将越来越年轻。
长三角人口年龄分布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城市之间发展差异仍然较大,尤其是安徽是长三角地区少有一个人口流出的省份。近年来随着安徽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合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高铁“时钟型”型网络,提供了便捷的交通,也为人才流入提供条件,但同时也因为安徽临近江、浙、沪等地区,受其“虹吸效应”影响,省内流出人口在江浙沪比例较高,因此如何留住人才,安徽也面临不小的考验。05长三角依然是中国经济排名前列级据5月11日人口普查的新闻发布会上就特别提到:人口的主要流向为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众所周知,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结构等变化会对GDP总量产生影响。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人群涌向长三角区域时,长三角的发展一直位居前列。从全国GDP数据来看,2020年江浙沪皖四地区GDP总量为244713.18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24.17%,毫无疑问长三角是中国排名前列经济级。
2020年省/直辖市GDP排行TOP1506人口普查如何影响楼市呢?
什么决定房价?你会发现,在这个社会上过去十多年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有几十种答案,这就是房地产这个话题争议这么大的原因。把它总结为一句话,“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政策”,大家记住这句话就行了。
我们判断一个地方未来房价是涨还是跌,排名前列个要判断未来这个地方人口是流入的还是流出的,人口流入的地方,未来房价长期来说怎么走?涨。人口流出的呢?肯定涨不动。
中期看土地,如果这个地方人口是流入的,政府还不供地,这个地方房价会怎么走?大涨。
短期看金融,如果一个地方人口是流入的,政府还不怎么供地,最近货币又开始刺激了,这个地方房价会怎么走?暴·涨。
随着城镇化率上升,家庭小型化的趋势加剧,将给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各个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不同影响。
因此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具有直观的参考意义。
[注:本文中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来源于:华东楼市观察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