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假小镇真地产”,特色小镇需回归本真

南通资讯发布 2019-04-29 09:34:4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部分地方政府将特色小镇作为融资平台,通过获得特色小镇称号,获取政策基金支持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招商引资获得外来资本投资,从而扩大当地固定资产规模,提升当地GDP增长速率,在地方政绩考核中脱颖而出。”中山大学近日发布的《中国特色小镇研究报告(2019)》指出,当前特色小镇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

  “部分地方政府将特色小镇作为融资平台,通过获得特色小镇称号,获取政策基金支持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招商引资获得外来资本投资,从而扩大当地固定资产规模,提升当地GDP增长速率,在地方政绩考核中脱颖而出。”中山大学近日发布的《中国特色小镇研究报告(2019)》指出,当前特色小镇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于地方政府建设动机不纯不正。

    以特色小镇之名招商引资、将特色小镇当成融资平台,是一些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为招商短期红利不顾一切的陋习延续,也是在地方融资平台被叫停大背景下的变相转移。地方政府将特色小镇当成融资平台招商引资的动力不难理解,但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解决原有的问题,甚至还会带来新的问题,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中央取缔地方融资平台,本意是建立健康的地方财政制度,让地方债在阳光下运行,风险得到控制,而用包括特色小镇在内的不同途径顶替地方融资平台,不仅可能重新酝酿风险,也是饮鸩止渴,不能长久,一旦资金链断裂只会造成更大伤害。

    正如报告所提及的,在未充分调研小镇资源、未明确小镇发展方向的情况下,采取先建设好小镇再发展产业的“筑巢引凤”思想,尤其是部分房地产商以“筑巢”为名大兴房地产开发,不仅无法确保成功“引凤”,还容易出现“假小镇真地产”现象。也就是说,本来有特色的地方没有得到开发,违背了特色小镇带动地方经济的本意,让地方经济进一步依赖房地产,不仅不能造福当地经济和居民,还可能由于房地产过度开发挤占其他本应得到健康发展的产业的资源,反而拖累经济发展,也斩断了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所以,特色小镇不应该也不能够沦为融资平台,成为招商引资、开发房地产的幌子。

    更重要的是,特色小镇建设不宜盲目跟风。自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以来,各地扎堆建设特色小镇,但除了上述成为变相融资平台的问题,还有很多盲目跟风乱开发的情况存在。这些都是违背政策初衷的,文件明确界定,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且要求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帽子”。然而,这些“不能”都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出现了,而且,部分省份对小镇数量作出规定,甚至有提出3年培育30个左右高级特色小镇,10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200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的。以数量代替质量,不仅是对政策的曲解,也是对财政资源和地方发展资源的严重浪费。

    2018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明确提出以严格遵循发展规律、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为底线,坚决淘汰一批缺乏产业前景、变形走样异化的小镇和小城镇。但很多类似的小镇依然暗自生长,尤其一些产业基础薄弱、特色经济不明显的地方更乐于跟风。

    当然,很多小镇发展跑偏,并不代表特色小镇本身不值得发展。特色小镇需要根据不同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寻找真正的特色,用现代商业的方式,科学合理地将有价值的特色小镇在做好文化保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没有别的特色,就做普通小镇,让当地居民安居乐业也是很好的。如果说,小镇本来没有特色需要创造才有特色的,就不该发展为特色小镇,例如,造一些“假古董”开发成旅游区,欺骗游人、骗取补贴,就和特色小镇应有的样子背道而驰了。

    特色小镇应回归本真,因地制宜地开发出特色来。以特色小镇之名招商引资,开发房地产,甚至当成地方融资平台的,应立即叫停。不能让特色的面子工程毁了特色小镇。

来源:南方都市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