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湾合作园区概念规划项目公布

南通资讯发布 2021-01-05 14:09:4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日前《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湾合作园区(29.5平方公里)概念规划项目》公布 规划背景 2020年初,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大通州湾”思维统筹推进全市域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整合在南通206公里海岸线上的洋口港、通州湾、海门港和吕四港组建“大通州湾”,以湾区经济思维推动国家战略在江苏南通落地实施。

日前《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湾合作园区(29.5平方公里)概念规划项目》公布

规划背景

2020年初,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大通州湾”思维统筹推进全市域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整合在南通206公里海岸线上的洋口港、通州湾、海门港和吕四港组建“大通州湾”,以湾区经济思维推动国家战略在江苏南通落地实施。2020年6月在浙江湖州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举行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通州湾新出海口开发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会上签署,这标志着苏沪两地在不断凝聚共识、持续协同发力的基础上,携手推动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贯彻市委《常委会议纪要》(2020年第25期)精神,扎实推进南通开发区与通州湾示范区共建合作园区建设。总体要求编制合作区概念规划,从南通全市层面来说,是贯彻大通州湾思维,统筹协调沿海地区产业发展和开发建设,实现南通沿海地区及大通州湾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从南通开发区层面来说,是实现优江拓海、江海联动,促进产业优化布局,推动南通开发区整体转型提升的需要;从合作区层面来说,是融入区域、实现协同化发展,明确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三生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规划范围合作区位于通州湾西南部,西起洋吕铁路,东至冬青路西侧400米及乐海大道西侧约1000米,北起漓江路南侧水系,南至广东路,总面积约29.5平方公里。

研究重点

1、发展路径:研究临港高新产业主导下的合作区的发展路径合作区作为本次规划的对象,不是一个综合型的城市化地区,同时也不同于南通开发区内的其他产业园,临港高新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从战略层面上研究目前临港高新产业与港口发展的关系,结合开发区发展的实际来探讨合作区的发展策略和路径,从而明确合作区开发建设的基本模式,引导空间的拓展与布局。

2、区域协同:从多角度、多层面把握合作区的发展定位从南通全市层面和南通开发区的角度把握合作区的发展定位,重点衔接产业、功能关系,实现沿江和沿海的错位发展。从南通沿海大通州湾层面把握合作区的发展定位,从功能、港口、产业、交通、生态等方面充分对接,实现沿海区域协同发展。功能定位方面,基于现状分析,分析判断合作区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放在沿海大通州湾发展的大格局中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发展定位,明确未来的产业定位和主导功能;港口方面,合作区要与洋口港、通州湾、海门港和吕四港充分衔接,发挥通江达海的临港优势;产业方面,要充分协调与通州湾等沿海各产业园区的竞合关系,按照大协同、小错位的思路,融入沿海区域产业链;交通方面,充分利用周边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的优势,与区域枢纽快速衔接;生态方面,要融入区域生态网络,实现区域生态共保。

3、产业:打造临港高新产业基地,促进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规划要明确合作区在南通沿海、大通州湾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定位,包括对产业功能的细化、对产业链条的延伸拓展。在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以及新一轮沿海开发大背景下,从产业本身发展趋势出发,分析区域比较优势以及大通州湾范围内的产业错位发展,找准合作区的整体定位、产业定位,明确主要功能构成。

4、空间布局:构建功能复合、结构紧凑、产城融合的产业社区“产业社区”,既不同于传统的居民社区,也不同于产业园区。它是以产业为基础,融入生活、生产、生态等元素,是产业要素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集聚区开发模式。产业社区规模约1平方公里,包括生产研发、居住商贸、文化休闲、生态景观等功能,由一个主导产业引领,遵循“先产后城、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融合发展是产业社区的关键。一是产业的融合,随着时代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各大产业也将不断融合创新,形成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形态。产业社区中集成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等全产业环节,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和集聚效应,形成产业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推动产业规模成倍增长。二是产城融合,产业社区将打破以往城市归城市、工厂归工厂的空间布局模式,以产业为基础,融入城市生活等功能,形成产业要素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集聚区。它相对于传统产业园区来说,打破了地理边界,空间更开放、企业生态更多元、社群交流更活跃。产业社区除生产功能外,还包括居住(人才公寓、住宅)、商业(零售、餐饮)、文化娱乐、体育休闲、景观绿化等功能,为生产者提供宜居宜业的社区环境。

5、交通:融入区域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综合立体交通网发挥交通对港区空间布局、产业空间集聚的引导作用,深入研究交通枢纽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影响,协调区域内外交通,充分对接沿江与沿海、沿海各主体之间,统筹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合作区交通体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区域性对外交通组织,从大通州湾乃至南通沿海层面融入区域交通网络,实现区域畅达。合作区周边有公、铁、水、空等多种交通方式,公路包括启扬高速、通州湾高速、新328国道、222省道、平海公路等,铁路包括洋吕铁路、通沪城际支线等,水运包括团结河航道,空包括南通新机场。规划重点解决合作区与公、铁、水区域交通枢纽之间的便捷快速联系问题。二是内部交通组织,融入通州湾路网体系,明确客货运及公共交通组织方案,核心是形成高效顺畅的路网体系,重点解决南北向交通组织及跨航道交通联系。

6、景观特色:把合作区打造现代风貌突出的门户景观节点

7、基础设施: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

8、行动计划:明确近期3-5年内启动建设的重要抓手

来源:南通公共资源交易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