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江苏铁路发展新蓝图来了!北沿江高铁曝较新进展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轨道上的江苏” 跑出“加速度”,《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铁路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出台,明确到 2035 年," 轨道上的江苏 " 全面建成。这是一份截至目前系统性、前瞻性、政策性最为完整、" 十四五 " 全国范围内出台最早的省级铁路政策性文件。6 月 8 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这份文件进行解读,省交通运输厅(铁路办)、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及省铁路集团相关负责人出席。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根据《意见》,江苏将加快开工建设一批国家干线铁路、区域城际铁路,到 2025 年,江苏新增铁路 1000 公里,到 2035 年,95% 县级以上节点实现高铁通达。
发展目标到 2035 年全面建成 " 轨道上的江苏 "
" 新一轮铁路发展的《意见》,注重系统性、引领性和创新型,明确了今后一个阶段我省铁路发展的目标体系、重点任务、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 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丁军华介绍。根据《意见》,江苏铁路的发展目标为:全力打造 " 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 " 和 " 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安全高效、走在前列 " 的现代化铁路强省。围绕这个目标,《意见》提出分两个阶段实现。排名前列个阶段,到 2025 年,基本建成 " 轨道上的江苏 "。新增铁路 1000 公里,总里程达到 5200 公里,其中高铁 3000 公里,覆盖所有设区市和 90% 县级以上节点,实现省会南京与各设区市 1.5 小时通达、与长三角中心城市 1 小时通达,基本实现各设区市间 2.5 小时通达、各设区市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间 3 小时通达,宁镇扬、苏锡常、沪苏通率先形成 1 小时 " 轨道交通圈 "。铁路货运体系基本形成。第二个阶段,到 2035 年,全面建成 " 轨道上的江苏 "。全面建成由高铁干线、城际铁路、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货运铁路等组成的 " 省域成网、拥江成环、外畅内密、功能互补、多网互联、站城融合、港(园)场协同 " 的多层次现代化铁路网络,形成人悦其行、货优其流、分工合理、安全高效的铁路客货运体系。实现 95% 县级以上节点高铁通达,其中 50 万以上人口城市(县)高铁全覆盖。全省铁路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重点任务在形成"四张网"基础上推动"多网融合"
△江苏省铁路集团供图
"《意见》体系性地描绘了高铁、城市群城际、都市圈市域(郊)、货运铁路‘四张网’的蓝图,并明确提出在继续加快干线铁路建设的同时,把城际和市域(郊)作为未来一段时期我省铁路建设的主攻方向。" 丁军华说。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意见》明确了多项重点任务,包括高水平建设客运干线网、高质量补齐城际和市域(郊)短板、高标准打造综合客运枢纽、高效能构建货运体系、高起点探索自主运营、高品质铸就美丽高铁、高效率带动产业发展等。其中,《意见》提出推进的多项重点铁路任务振奋人心。根据初步规划," 十四五 " 江苏将续建 4 个项目、新开工 18 个项目、实施扩能改造 2 个项目,累计投资高达 4500 亿元左右。在高水平建设客运干线网方面,加快建设沪苏通二期、沪苏湖铁路和南沿江、宁淮城际铁路,开工建设沪渝蓉高铁江苏段(北沿江)、通苏嘉甬、潍坊至宿迁、宿迁至合肥、镇宣铁路镇江至溧阳段等国家干线铁路和盐泰锡常宜、宁宣、扬镇宁马、宁滁蚌、宜兴至湖州、宁杭二通道、上元门过江通道等区域城际铁路,谋划推进常州至泰州、新沂至淮安等一批新的项目,推动形成以国家 " 八纵八横 " 在江苏的 " 两纵两横 " 高铁网为骨干,以区域城际铁路为延伸拓展,以省会南京为核心,以苏州南通、徐州、连云港为三极的 " 六纵六横一核三极 " 干线铁路网络。在高质量补齐城际和市域(郊)短板方面,开工建设(沪)苏锡常、如通苏湖、苏淀沪、水乡旅游线等城市群城际铁路,推动形成以服务长三角中心区、扬子江城市群为主要目标的 " 区域一体、衔接顺畅、站城融合 " 的城际铁路网络。围绕提升南京、苏锡常、徐州等都市圈中心城区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扎实有序推进一批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支持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或对既有铁路改造后开行市域(郊)列车,逐步形成 " 功能匹配、标准统一、便捷高效 " 的市域(郊)铁路网络。在高效能构建货运体系方面,完善提升由货运通道、铁路专支线、货运枢纽、物流场站等共同组成的铁路货运网络。推进既有货运铁路连线成网,实施宁芜、新长等干线铁路货运扩能改造,推动建设徐州至菏泽、连云港至临沂等货运铁路,统筹推进货运过江通道建设,促进形成 " 三纵三横 " 货运干线布局。构建 " 拥江环湖 " 的自主运营网络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意见》还提出,江苏将高起点探索自主运营,积极构建符合江苏实际、适应发展需求的轨道交通运营体系。在具体举措方面,将充分发挥干线路网功能,积极支持以国家铁路运输企业为主、运营江苏境内的国家干线铁路和接入国家干线网的区域城际铁路。统筹研究城市群城际铁路技术标准、规范、制式和运营模式,依托既有省、市铁路或城市轨道发展平台,加快组建区域性城际铁路运营公司和货运公司,推动形成城市群城际铁路的自主运营体系和货运 " 最后一公里 " 的总体运营体系,逐步构建起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沟通长江南北、覆盖扬子江城市群的 " 拥江环湖 " 自主运营网络。同时,探索推进城市群城际和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公交化运营机制,实施 " 一卡通 "" 一站式 " 及月票、电子客票、刷脸进出站、智能引导、安检互认等便民服务。
北沿江高铁环评首次公示6月8日,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工程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北沿江高铁)环境影响评价排名前列次信息公告正式发布。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工程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由长江沿岸铁路集团建设,位于我国华东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境内,大致沿长江北岸东西走向。线路起自上海市,向西经江苏省苏州太仓市、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南京市,安徽省滁州市,终至合肥市。线路运营长度554.09公里。共设车站16座,速度目标值350km/h。>新闻链接<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近日发布了
新建沪渝蓉高铁上海至合肥段
启东西站、南通站等12座客站
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征集信息公告
南通境内3座高铁站的站房初步规模曝光
(站房最终规模以国铁集团批复为准)项目介绍北沿江高铁北沿江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沿江高铁上海至合肥段线路起自上海枢纽新建上海北站,向西经苏州(太仓)市、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南京市,进入安徽省滁州市,终至合肥市。设计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线路运营长度554.09公里,新建线路长度519.38公里, 工程投资1560.98亿元。据《南京日报》报道,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21—2023年全省交通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三年滚动推进计划》。3年内,我省将开工建设19条铁路。北沿江高铁计划今年6月完成工可批复,7月完成初步设计批复,12月先开段开工建设。据“南通发布”此前报道,去年5月,江苏省铁路办公室总工程师冯兆祥在《交通在线》节目中回答北沿江的线位和站场设置进展时透露:我省境内已经明确地确定了设置南京北站、扬州东站、泰州南站、黄桥站、如皋的吴窑站、南通站、海门北站、启东西站。新闻链接未来南通“八龙过江”国家发改委去年4月发布《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南通共有8个过江通道项目得到规划支持,未来将形成“八龙过江”格局。
《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2035)》中,涉及南通的8条过江通道。这8个过江通道分别是:张皋过江通道(规划)、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成)、苏通第二过江通道(规划)、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建成)、海太过江通道(规划)、北沿江铁路通道(规划)、崇海通道(规划)、崇启大桥(建成)。来源:凤凰网房产南通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